地方政府争前恐后的竞争性发展及其中大量隐性举债的融资行为具有两面性。
土地经营应多种方式并举,一般工商企业用地,更适合采用年租制和入股方式;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开发商等,可以采用出让方式。多年来,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主要投向城市建设,刺激了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大繁荣,带动了建材、民用电器、民用五金、民用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以至于相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形成土地财政的内因和外部条件 形成土地财政的内因,是土地管理制度。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殊性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实行土地公有制特别是城市土地国家所有。但凡事都有度,这个度就是实体经济。这一点,我们却没有学,可以说学香港只学了一半甚至不到一半,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政府也不再是运动员,避免了与民争利,可以大大提高政府管理的公信力。
近些年发生的许多土地问题,也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制约,,一味去搞什么资本运作、资本经营,玩所谓资本腾挪术,其结果必然会对经济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具体建议如下:1.西方发达国家经济2010年上半年极有可能出现积极复苏的态势,但这是恢复性的,不能误判。
2010年二季度后,可考虑加息的安排。就基础设施而言,未来10年是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对基础设施需求不断增长。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触底后复苏迹象明显。以此推算,2009年全年居民以外的中长期贷款接近5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万亿元,用于基础设施投资。
同时强化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比管理,恢复和提高项目资本金比例和居民第二套住房首付比例,降低经济中的杠杆率。2011年后将会滑落2%以下。
与以往相比,2009年前三个季度,经济增长7.7%,投资贡献7.3个百分点,消费贡献4.0个百分点,出口负贡献3.6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均由内需构成,其中投资又是主要贡献因素。预计年底出口将变成正增长,2010年出口增长率有可能突破10%,2010年后也有望也维持在个位数增长。不过由于农产品丰收和出口受阻形成的过剩产能,使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难以迅速反映到CPI上,预计2010年CPI同比上涨为3%~4%。而国际贸易顺差的过度增长反而会招致贸易争端及人民币升值压力。
一方面,金融系统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进展较快,包括信贷在内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开始恢复。而在流向非金融公司及其他机构的中长期贷款中,大约2.2万亿元投向了基础设施及相关项目。据初步估计,若维持与2009年相当的贷款规模,银行需要补充资本金2000亿以上。4.加快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发展。
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1.通货膨胀。如果上述判断可靠,宏观经济就应从长期着眼,根据长期因素的变化趋势,各自的变化速度以及相互关系,因势利导,以调整结构推动改革为重心,分阶段进行政策新组合。
正是基于经济触底并预期复苏强劲,G20各国已开始讨论反危机政策的退出问题。依此,2010年新增贷款规模似在?万亿元左右较为合适,这样货币供应量 M2增速也将维持在18%左右。
2009年全球国际贸易争端中有四分之三的案例是针对中国的。而货币供应量(M2)的较高位会使资产价格仍趋上涨之势,并会吸引外部游资进入,加重威胁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统计表明,如果四分之一美国企业库存达到六个星期,以年率表示的经济增长率也将会达到3%。对此,从两个不太准确的角度观察,或许会更为显著:消费贡献和出口负贡献相抵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94%。问题的关键是在世界经济走出衰退并且出口呈现出正增长后,顺差继续扩大的后果是什么?一般认为,由于就业的压力,为扩大就业,出口必须以较高的速度增长。维持高强度投资水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下降,集中体现在对贷款规模的关注和讨论上。
从贷款供给上观察,2009年新增长的10万亿元贷款已使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考虑到目前国际上进一步加强谨慎监管,要求银行核心充足再进一步提高的压力,银行进一步负债的能力变弱,扩大贷款的余地正在变小。维持在这一水平,便不至于出现在建项目的停顿,2010年继续维持并扩大贷款规模的必要性正在减弱。
一方面形成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风险对冲机制,另一方面为日后可能出现企业和银行债务重整(资产证券化)奠定市场条件。3.目前流动性充沛,并推动着资产价格上涨,为避免泡沫的进一步扩大,目前可考虑提高准备金率,以冻结部分流动性。
消费者刚性需求基本满足后不再反弹。受高强度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第二产业,尤其是钢铁、水泥等资源消耗性行业产能扩张强劲,预示着潜在产能过剩压力正在加大,并构成银行潜在的坏账风险。
事实上2009年资产价格已有大幅度的上升,预计2010年将延续这一态势,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在急剧加大。另一方面,在政府的刺激政策协助下,企业库存投资迅速上升,并且因失业率趋于稳定,居民消费信心也出现回暖。这意味着达到满意增长速度的投资、消费、出口三者相对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显现,从而维持高强度投资水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因之而下降,以扩大投资为基本特点的反危机宏观经济政策因此有了纾缓的余地。但仔细分析,似不尽然。
在总体控制通货膨胀预期的前提下,把握通货膨胀仍显温和的时机,着手进行以能源资源为中心的价格改革,并重点防范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世界经济失衡格局未变目前,世界经济的复苏主要是由一些短期的因素作用。
反映在贷款方面,不宜再由政府开工新项目。被认为是严重的消费不足。
2009年,在世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中国无论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都保持着顺差,表明顺差具有内在性,并可能长期持续。如果出现产能过剩,也仅是短期的过剩。
从结构的角度看,产能过剩分两种情况:基础设施和非基础设施。7.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至于产能过剩,一方面,预计在2010年下半年压力才会明显。前三季度,新增贷款已达8.67万亿元,预计2009年接近10万亿元,为历史高点。
这会造成2010年,尤其上半年出口的快速恢复并可能呈现CPI快速上升之势。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低估了中国居民的服务型消费,突出表现在住房、医疗和教育等消费上。
受这些长期结构因素制约,预计2010年美国经济的走势将呈现前高后低的局面,上半年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达到4.5%,下半年将回落到2%。2009年前三季度,同比多增贷款5.19万亿元用于投资,抵消了出口的负贡献。
中国经济在2009年二季度率先恢复增长,不仅领先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六个月以上,而且持续强劲,保八已成定局。在农产品供给充足和出口部门产能仍呈总体过剩的情况下,以CPI表示的物价上涨压力不大,2010年全年处于温和通货膨胀状态。
发布评论